您现在的位置:香港最快开奖现场直播 > 学生风采 > 二中社团 > 正文内容

无声润物三春雨 有志育才一代功——记共产党员、物理科学与核能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19-02-22 浏览次数:

  无声润物三春雨 有志育才一代功——记共产党员、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王天民教授-新闻网无声润物三春雨 有志育才一代功——记共产党员、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王天民教授 点击数:加入时间:2010-10-18 2010年5月8日,来自海内外的150多位朋友齐聚北航唯实大厦。他们的到来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参加“先进材料与技术研讨会暨王天民教授70华诞庆典”。这些人当中有:日本东京大学山本良一教授,兰州大学郑晓静院士,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叶金花教授、殷福星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史绩准教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北航、西北工大、厦门大学等单位以及从牛津大学远道而来的众多王天民教授的学生和朋友们。两院院士师昌旭教授和王老师的导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堂山昌南先生还分别为王老师的70寿辰题词和发来贺信。大家欢聚一堂,重温王天民先生的科学足迹,庆贺王天民先生的古稀华诞。毕生献科学 声名誉学界王天民,男,1940年5月生,汉族,博士,甘肃省永登县人,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主任和北航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是兰州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等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王天民教授1964年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78年任讲师,1985年任副教授,1987年任教授,1993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1981-198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并于1987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生态环境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正电子湮没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并先后担任过生态环境材料、生态平衡和固体辐照效应计算机模拟3个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王天民教授从事材料的微观组织、缺陷与性能、新型功能薄膜及材料表面工程以及电磁波与物质非线形互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2年以来王天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率先在国内积极倡导并开展了生态环境材料及生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王天民教授先后主持和承担863项目、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基金课题40余项,参与两项973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论文400余篇;取得专利14项、省部级科技鉴定成果4项;主编《生态环境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篇)》(载于师昌绪院士等主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两部;译著《环境材料》、《生态设计》、《一秒钟的世界》、《2℃ 改变世界》四部。王天民教授是北航物理学科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北航的物理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北航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王老师的主持下,2000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2004年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点, 2007年材料物理与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作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老师学风严谨,积极为学校进言献策,促进了学术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北航和兰大工作期间,作为大会主席或主要负责人先后组织了多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大力推动了北航与东京大学等学校的合作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北航学术声誉的提升。王天民教授对教学和科研非常执着,他于1992年就在国内率先倡导和开展生态环境材料及生态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刚开始时,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不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难以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为此,他不厌其烦地在国内相关院校、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发改委等单位和多种场合下进行宣传和讲解,深入浅出地普及相关方面的知识,认真努力地宣讲开展此项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之后不久,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发改委先后将生态环境材料作为重要的研究开发领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支持,应该说其中包含有王教授的辛勤付出和贡献。王天民教授在此领域出版的上述编著和译著等,多数都已成为我国材料领域特别是生态环境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和学生们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和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今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时,更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师恩永难忘 桃李满园香 王天民教授从教四十六年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讲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培养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62人以及博士后5人。王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耕耘,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认真指导,在做人方面严格要求,在生活方面多方关心。1999年,王先生的学生刘贵昂(现任湛江师范大学教授)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由于指导老师年事已高又无课题与经费,因而论文的选题遇到很大的困难。正当他陷入困境的时候,王先生给他建议了“环境因素对类金刚石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题目,并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及研究条件。在王老师的精心指导及王老师委托的谢尔庆教授的具体协助之下,开展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论文初稿完成后,王老师又在百忙中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从而保证了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再如,时任北航理学院物理系教学副主任的张颖老师,2002年起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时她感到压力很大。她自1986年到北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长期以来基本未从事过科学研究工作。王老师针对张颖的情况与张颖反复商讨之后,确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的论文选题。为了使学位论文的内容能够体现出前沿性和先进性,王老师还联系了当时在美国从事第一原理计算模拟研究的吕广宏博士,并组成了联合指导小组。最后在两位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张颖的学位论文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以全票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使张颖不久就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顺利晋升了教授并担任了博士导师。作为一名老师,王先生是打心眼里真心地爱自己的学生。这种对学生的真正的爱,远远超越了对老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他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子女,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工作上,对学生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爱,不仅学生本人得到王老师的帮助,很多甚至连爱人的就业、孩子的教育等,都得到过王先生夫妇的无私关怀和帮助。即使不是他自己学生,甚至是完全不认识的学生,只要学生需要,都会得到王老师真诚的帮助和认真的指导,包括学习、研究、就业和出国留学等等方面。很多时候,王老师自己手头的工作很多,但只要学生有事相求,他再忙也不拒绝,而是向晚上加班、熬夜要时间。得到王老师推荐出国留学深造者不下30位,其中有的已经学成归国;也有不少学生仍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他们在学业和研究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更多的学生是在他的直接指导和真诚关心之下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许多学生与王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端端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不少人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在管理岗位上身负重任。王老师带出的这些好学生,按照他自己的话讲:许多学生成了他的忘年之交,成了他的精神支柱。王老师平时总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强调做人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及树立严谨学风的问题,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比如,关于“八荣八耻”以及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传统道德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关于学生“三心、二意”,即:“进取心、责任心(感)与事业心”及“法治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养成等,都是经常与学生们自然讨论和交流的话题。王老师在这方面的言传身教,让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在这次王老师70寿辰活动的文集中,王老师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和谐的思考》的文章,用64个字诠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核心意义:“忠于人民、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仁爱谦和、通情达礼;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知恩图报、信义至上;知羞知耻、自爱自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忠义诚信、立身之本。”在实际的生活里,王老师经常会就一些问题的思考写成心得与体会与学生们交流讨论,让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王老师70寿辰活动的组织者感到,如果没有王老师长期以来对学生关爱和随时保持的密切联系,活动就不可能如此成功。所以,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永远心存敬畏、谦虚谨慎,不敢懈怠。王老师的学生普遍认为老师为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勤劳奋斗一生,他对他的老师和长辈们的尊敬,对晚辈们的爱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等,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民师生情 义举助学金 1996年底,王天民教授夫妇捐资2万元人民币以表达他们关心和帮助贫苦学生的心愿(2010年1月,王老师又捐助了2万元)。王天民教授的众多海内外桃李闻知后,深为感动,随即纷纷捐资以成恩师之愿。师生同心,于1997年6月设立了“天民师生情谊助学基金”,用来资助兰州大学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天民师生情义助学基金”的宗旨是:崇德、促学、助困。冀望予生活困难的莘莘学子以雪中送炭之温暖,激励更多的学生增强信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材而尽万一。该基金是当时在我国高校由个人捐助的第一个助困基金,截止2009年9月,共资助9批73人次。该基金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也加入,使基金得到持续发展。北京MEDMED医学传播机构总经理王涛说:“我过去也曾给一些类似的基金捐助过,但多数事后都没有音信了。而‘天民师生情谊助学基金’,账目非常清晰,每一笔捐款和奖励结果,每年都会给所有捐资者通报,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此,我非常乐意捐助这个助学基金。” 2006年到2008年,王涛经理每年捐助1万元,一半用于奖励,一半用于本金。从2009年开始,王经理又把金额提高到了每年2万元。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王天民教授始终思考和践行的问题,无论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和谦虚谨慎的待人处世品德,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并大力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为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而共同努力。(郝维昌)编辑:贾爱平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